《大学》之行云解

Standard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最高之意,
学:可以指学问,也可以泛指学习的方法、过程、程度、结果、成就的各个环节,具体的理解因人而异,主要因道德修养水平的不同,其理解的层次不同。
大学: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道德修养也就是人文教育上最高的学问。

德:见《道德经》中的德经的解释,五福之首为好德福,一个人只是主动的去好德,其他四福方可临门。
明德:明与暗相对,指其所处的群体人中全部或大部分人认可、共同遵守的道德。潜规则只是少数人认可,不在此列。
明明德:对于明德,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亲民:民,金字塔中下层,亲民是方向,而不是为了塔尖上的少数人,也是中国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来最初的“民权”思想,可惜………
在止于至善:尽管善也是相对的,但身在此群体人中,务必方向要以小善开始,善是方向,小善是迈出的第一步,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大家还是从小善做起吧,走出愤青的阶段,在慢慢的从小善到大善进而至善的过程中,心态自然而然的平和、轻安了。

知止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仍无所得而得也!

呵呵,“得仍无所得而得也”是偶加上去的,对真正得的说明,只有真正亲民,为的是大部分人而行,将“我”融入到“亲民”中去,“我”就慢慢的扩大,慢慢的就成为大部分的“民”,此时的“我”的执着在扩大的过程中,慢慢的淡化,慢慢的变得很稀薄,终有一时,如梦幻泡影一般,“我”就破灭了。
这是知、定、静、安、虑、得的先后顺序,是为了说清楚问题而强分为五个顺序的,其实五个是同时融合在一起的,是一个事物的五个方面罢了,针对不同的人,其中某个方面比突出,就可以提出来,地球是圆的,任一点都可以是圆心。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句是说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去发现、总结、完善、修正对规律的理解,逐步认知规律、顺规律行事,一个人若慢慢的做到此点,可以说是看到“道”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