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为人处事的几种境界

Standard

在<庄子.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阐述处事之道的3种境界:

首先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也就是正人先要正己。

【德 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

‘德’失真是由于追求名声,‘智’外露是由于争辩是非。‘名’是人们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互相争斗的工具。

 

一:德行存厚信誉着实。

但是不足之处是:

【且德厚信(音qiang1),未达人气;名 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音shu4)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 人者,人必反灾之。若殆为人灾夫。】

大意思是,如果仅仅是德行存厚信誉着实但是不会和别人沟通,即使你个人本身没有争名之心,但是未必别人会了解,强行把仁义道德规范说给别人,无异于当面揭露别人得短处,用别人得丑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德。这可以说是在害人,而害人的人终将被别人所害。(因直言进谏招杀身之货的大臣历史上很多,如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

 

二:端而虚,勉而一(外表端庄而内心谦虚,勉力行事而意志专一)

此后世儒者的标准形象。但是孔子认为这样还不够。

【曰:“恶!恶可!夫以阳 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 ,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 其庸讵可乎!”】

对于已经打定坏主意的人,压抑别人的劝告,即使用小德慢慢感化都不行,何况用大德劝告,这种形象化的手段还是不行。即使表面赞同,心理也不会做出反省。

 

三、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 为徒也。内心质朴,外表不违背世情。这样对自己德安全性大大提高,不会遭到别人的直接攻击。

但是庄子认为,这样太滑头了。虽然可以是自己免受迫害但是对于事情的解决帮助不大【恶!恶可!而不谍 。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那么更好处事方式是怎样的呢?

【斋,吾将语若。 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音hao4)天不宜。”】

这个方式其实是一套完整的(佛道),心法背后还有丰富的哲学观念。

斋,不是素斋而是心斋。就是念头的安静、情绪的平止,观今日天下滔滔,人人有为,以有为之心行有为之路可乎?莫若以无为之心止有为之动。幻想以德止暴,岂其易为之者,以为易为者,老天都不帮他呢,以为天下能够通过单纯的善良良知而止平一切,这是不解天意的莽撞无知,一定自遭危殆。

就说这些,真正要了解庄子的思想,需要用自己的心去阅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