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惊艳的Swift单行代码

Standard

http://www.codeceo.com/article/10-swift-oneline-code.html

1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乘以2

特别简单,尤其是使用map解决的话。

(1...1024).map{$0 * 2}

2 数组中的元素求和

虽然这里使用reduce和加号运算符,借助了加号运算符是函数这样一个事实,但解决办法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看到 reduce更具创意的用法。

(1...1024).reduce(0,combine: +)

3 验证在字符串中是否存在指定单词

让我们使用 filter来验证tweet中是否包含选定的若干关键字中的一个:

let words = ["Swift","iOS","cocoa","OSX","tvOS"]
let tweet = "This is an example tweet larking about Swift"

let valid = !words.filter({tweet.containsString($0)}).isEmpty
valid //true

更新:@oisdk提出一些更好的选择:

words.contains(tweet.containsString)

方式更简洁,还有这一个:

tweet.characters
  .split(" ")
  .lazy
  .map(String.init)
  .contains(Set(words).contains)

4 读取文件

像其他语言一样,通过简单的内置来读取文件到数组中是不可能,但我们可以结合使用 split 和 map创造一些不需要for循环的简短代码:

let path = NSBundle.mainBundle().pathForResource("test", ofType: "txt")

let lines = try? String(contentsOfFile: path!).characters.split{$0 == "\n"}.map(String.init)
if let lines=lines {
    lines[0] // O! for a Muse of fire, that would ascend
    lines[1] // The brightest heaven of invention!
    lines[2] // A kingdom for a stage, princes to act
    lines[3] // And monarchs to behold the swelling scene.
}

map和字符串构造函数的最后一步把我们的数组字符转换为字符串。

5 祝你生日快乐!

这将显示生日快乐歌到控制台,通过map以及范围和三元运算符的简单使用。

let name = "uraimo"
(1...4).forEach{print("Happy Birthday " + (($0 == 3) ? "dear \(name)":"to You"))}

6 过滤数组中的数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提供的过滤函数分区一个序列。许多语言除了拥有常用的map、flatMap、reduce、filter等,还有正好能做这件事的 partitionBy 函数,Swift如你所知没有类似的东西(NSPredicate提供的可以过滤的NSArray函数在这里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 partitionBy 函数扩展 SequenceType 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使用 partitionBy 函数来分区整型数组:

extension SequenceType{
    typealias Element = Self.Generator.Element

    func partitionBy(fu: (Element)->Bool)->([Element],[Element]){
        var first=[Element]()
        var second=[Element]()
        for el in self {
            if fu(el) {
                first.append(el)
            }else{
                second.append(el)
            }
        }
        return (first,second)
    }
}

let part = [82, 58, 76, 49, 88, 90].partitionBy{$0 < 60}
part // ([58, 49], [82, 76, 88, 90])

不是真正的单行代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使用过滤器来改善它?

extension SequenceType{

    func anotherPartitionBy(fu: (Self.Generator.Element)->Bool)->([Self.Generator.Element],[Self.Generator.Element]){
        return (self.filter(fu),self.filter({!fu($0)}))
    }
}

let part2 = [82, 58, 76, 49, 88, 90].anotherPartitionBy{$0 < 60}
part2 // ([58, 49], [82, 76, 88, 90])

稍微好了一点,但它遍历了序列两次,并且试图把它变成单行代码删除闭包功能将会导致太多重复的东西(过滤函数和数组会在两个地方使用)。

我们是否使用单个数据流建立一些能够将初始序列转换为分区元组的东西?是的,我们可以用 reduce

var part3 = [82, 58, 76, 49, 88, 90].reduce( ([],[]), combine: {
	(a:([Int],[Int]),n:Int) -> ([Int],[Int]) in
	(n<60) ? (a.0+[n],a.1) : (a.0,a.1+[n]) 
})
part3 // ([58, 49], [82, 76, 88, 90])

我们在这里构建了包含两个分区的结果元组,一次一个元素,使用过滤函数测试初始序列中的每个元素,并根据过滤结果追加该元素到第一或第二分区数组中。

最后得到真正的单行代码,但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分区数组通过追加被构建,实际上会使其比前两个实施方式要慢。

7 获取并解析XML Web服务

上面的有些语言不依赖外部库,并默认提供多个选项来处理XML(例如Scala虽然笨拙但“本地”地支持XML解析成对象),但Foundation只提供了SAX解析器NSXMLParser,并且正如你可能已经猜到的那样,我们不打算使用它。

有几个替代的开源库,我们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其中一些用C或Objective-C编写,其他为纯Swift。

这次,我们打算使用纯Swift的AEXML:

let xmlDoc = try? AEXMLDocument(xmlData: NSData(contentsOfURL: NSURL(string:"https://www.ibiblio.org/xml/examples/shakespeare/hen_v.xml")!)!)

if let xmlDoc=xmlDoc {
    var prologue = xmlDoc.root.children[6]["PROLOGUE"]["SPEECH"]
    prologue.children[1].stringValue // Now all the youth of England are on fire,
    prologue.children[2].stringValue // And silken dalliance in the wardrobe lies:
    prologue.children[3].stringValue // Now thrive the armourers, and honour's thought
    prologue.children[4].stringValue // Reigns solely in the breast of every man:
    prologue.children[5].stringValue // They sell the pasture now to buy the horse,
}

8 在数组中查找最小(或最大)值

我们有各种方法来找到序列中的最小和最大值,其中有 minElement 和maxElement 函数:

//Find the minimum of an array of Ints
[10,-22,753,55,137,-1,-279,1034,77].sort().first
[10,-22,753,55,137,-1,-279,1034,77].reduce(Int.max, combine: min)
[10,-22,753,55,137,-1,-279,1034,77].minElement()

//Find the maximum of an array of Ints
[10,-22,753,55,137,-1,-279,1034,77].sort().last
[10,-22,753,55,137,-1,-279,1034,77].reduce(Int.min, combine: max)
[10,-22,753,55,137,-1,-279,1034,77].maxElement()

9 并行处理

某些语言允许用一种简单和透明的方式启用数组对功能,例如map和flatMap的并行处理,以加快顺序和独立操作的执行。

此功能Swift中还不可用,但可以使用GCD构建:http://moreindirection.blogspot.it/2015/07/gcd-and-parallel-collections-in-swift.html

10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用于查找所有的素数直到给定的上限n。

从小于n的所有整数序列开始,算法删除所有整数的倍数,直到只剩下素数。并且为了加快执行速度,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检查每个整数的倍数,我们止步于n的平方根就可以了。

根据这一定义首次执行可能是这样的:

var n = 50
var primes = Set(2...n)

(2...Int(sqrt(Double(n)))).forEach{primes.subtractInPlace((2*$0).stride(through:n, by:$0))}
primes.sort()

我们使用外部范围来迭代我们要检查的整数,并且对于每一个整数我们使用 stride(through:Int by:Int)计算出数字的倍数的序列。那些序列然后从Set中减去,Set用所有从2到n的整数初始化。

但正如你所看到的,为了实际移除倍数,我们使用外部可变Set,导致了附带后果。

为了消除附带后果,正如我们通常应该做的那样,我们会先计算所有序列,用倍数的单一数组来flatMap它们,并从初始Set中删除这些整数。

var sameprimes = Set(2...n)

sameprimes.subtractInPlace((2...Int(sqrt(Double(n))))
						   .flatMap{ (2*$0).stride(through:n, by:$0)})
sameprimes.sort()

方式更清洁,使用flatMap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以生成扁平化的嵌套数组。

11其他:通过解构元组交换

最后一点,并非每个人都知道的是,和其他有tuple类型的语言一样,元组可以用来执行紧凑的变量交换:

var a=1,b=2

(a,b) = (b,a)
a //2
b //1

好了,正如所料,Swift和其他语言一样富有表现力。

OVER(PARTITION BY)函数介绍

Standard
原文:http://www.cnblogs.com/lanzi/archive/2010/10/26/1861338.html
开窗函数
Oracle从8.1.6开始提供分析函数,分析函数用于计算基于组的某种聚合值,它和聚合函数的不同之处是:对于每个组返回多行,而聚合函数对于每个组只返回一行。

开窗函数指定了分析函数工作的数据窗口大小,这个数据窗口大小可能会随着行的变化而变化,举例如下:
1:over后的写法:
over(order by salary) 按照salary排序进行累计,order by是个默认的开窗函数
over(partition by deptno)按照部门分区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order by salary)

 

2:开窗的窗口范围:
over(order by salary range between 5 preceding and 5 following):窗口范围为当前行数据幅度减5加5后的范围内的。

举例:

 

–sum(s)over(order by s range between 2 preceding and 2 following) 表示加2或2的范围内的求和

select name,class,s, sum(s)over(order by s range between 2 preceding and 2 following) mm from t2
adf        3        45        45  –45加2减2即43到47,但是s在这个范围内只有45
asdf       3        55        55
cfe        2        74        74
3dd        3        78        158 –78在76到80范围内有78,80,求和得158
fda        1        80        158
gds        2        92        92
ffd        1        95        190
dss        1        95        190
ddd        3        99        198
gf         3        99        198

 

 

 

over(order by salary rows between 5 preceding and 5 following):窗口范围为当前行前后各移动5行。

举例:

 

–sum(s)over(order by s rows between 2 preceding and 2 following)表示在上下两行之间的范围内
select name,class,s, sum(s)over(order by s rows between 2 preceding and 2 following) mm from t2
adf        3        45        174  (45+55+74=174)
asdf       3        55        252   (45+55+74+78=252)
cfe        2        74        332    (74+55+45+78+80=332)
3dd        3        78        379    (78+74+55+80+92=379)
fda        1        80        419
gds        2        92        440
ffd        1        95        461
dss        1        95        480
ddd        3        99        388
gf         3        99        293

 

 

over(order by salary range between unbounded preceding and unbounded following)或者

over(order by salary rows between unbounded preceding and unbounded following):窗口不做限制

 

3、与over函数结合的几个函数介绍

row_number()over()、rank()over()和dense_rank()over()函数的使用

下面以班级成绩表t2来说明其应用

t2表信息如下:
cfe        2        74
dss        1        95
ffd        1        95
fda        1        80
gds        2        92
gf         3        99
ddd        3        99
adf        3        45
asdf       3        55
3dd        3        78

select * from
(
select name,class,s,rank()over(partition by class order by s desc) mm from t2
)
where mm=1;
得到的结果是:
dss        1        95        1
ffd        1        95        1
gds        2        92        1
gf         3        99        1
ddd        3        99        1

注意:
1.在求第一名成绩的时候,不能用row_number(),因为如果同班有两个并列第一,row_number()只返回一个结果;
select * from
(
select name,class,s,row_number()over(partition by class order by s desc) mm from t2
)
where mm=1;
1        95        1  –95有两名但是只显示一个
2        92        1
3        99        1 –99有两名但也只显示一个

2.rank()和dense_rank()可以将所有的都查找出来:
如上可以看到采用rank可以将并列第一名的都查找出来;
rank()和dense_rank()区别:
–rank()是跳跃排序,有两个第二名时接下来就是第四名;
select name,class,s,rank()over(partition by class order by s desc) mm from t2
dss        1        95        1
ffd        1        95        1
fda        1        80        3 –直接就跳到了第三
gds        2        92        1
cfe        2        74        2
gf         3        99        1
ddd        3        99        1
3dd        3        78        3
asdf       3        55        4
adf        3        45        5
–dense_rank()l是连续排序,有两个第二名时仍然跟着第三名
select name,class,s,dense_rank()over(partition by class order by s desc) mm from t2
dss        1        95        1
ffd        1        95        1
fda        1        80        2 –连续排序(仍为2)
gds        2        92        1
cfe        2        74        2
gf         3        99        1
ddd        3        99        1
3dd        3        78        2
asdf       3        55        3
adf        3        45        4

–sum()over()的使用
select name,class,s, sum(s)over(partition by class order by s desc) mm from t2 –根据班级进行分数求和
dss        1        95        190  –由于两个95都是第一名,所以累加时是两个第一名的相加
ffd        1        95        190
fda        1        80        270  –第一名加上第二名的
gds        2        92        92
cfe        2        74        166
gf         3        99        198
ddd        3        99        198
3dd        3        78        276
asdf       3        55        331
adf        3        45        376

first_value() over()和last_value() over()的使用   


–找出这三条电路每条电路的第一条记录类型和最后一条记录类型

SELECT opr_id,res_type,
first_value(res_type) over(PARTITION BY opr_id ORDER BY res_type) low,
last_value(res_type) over(PARTITION BY opr_id ORDER BY res_type rows BETWEEN unbounded preceding AND unbounded following) high
FROM rm_circuit_route
WHERE opr_id IN (‘000100190000000000021311′,’000100190000000000021355′,’000100190000000000021339’)
ORDER BY opr_id;

注:rows BETWEEN unbounded preceding AND unbounded following 的使用

–取last_value时不使用rows BETWEEN unbounded preceding AND unbounded following的结果

 

SELECT opr_id,res_type,
first_value(res_type) over(PARTITION BY opr_id ORDER BY res_type) low,
last_value(res_type) over(PARTITION BY opr_id ORDER BY res_type) high
FROM rm_circuit_route
WHERE opr_id IN (‘000100190000000000021311′,’000100190000000000021355′,’000100190000000000021339’)
ORDER BY opr_id;

如下图可以看到,如果不使用

rows BETWEEN unbounded preceding AND unbounded following,取出的last_value由于与res_type进行进行排列,因此取出的电路的最后一行记录的类型就不是按照电路的范围提取了,而是以res_type为范围进行提取了。

 

 

 

 

 

在first_value和last_value中ignore nulls的使用

数据如下:

 

取出该电路的第一条记录,加上ignore nulls后,如果第一条是判断的那个字段是空的,则默认取下一条,结果如下所示:

–lag() over()函数用法(取出前n行数据)
lag(expresstion,<offset>,<default>)
with a as
(select 1 id,’a’ name from dual
union
select 2 id,’b’ name from dual
union
select 3 id,’c’ name from dual
union
select 4 id,’d’ name from dual
union
select 5 id,’e’ name from dual
)
select id,name,lag(id,1,”)over(order by name) from a;

–lead() over()函数用法(取出后N行数据)

lead(expresstion,<offset>,<default>)
with a as
(select 1 id,’a’ name from dual
union
select 2 id,’b’ name from dual
union
select 3 id,’c’ name from dual
union
select 4 id,’d’ name from dual
union
select 5 id,’e’ name from dual
)
select id,name,lead(id,1,”)over(order by name) from a;

–ratio_to_report(a)函数用法 Ratio_to_report() 括号中就是分子,over() 括号中就是分母
with a as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2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3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4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4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5 a from dual
)
select a, ratio_to_report(a)over(partition by a) b from a
order by a;

with a as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2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3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4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4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5 a from dual
)
select a, ratio_to_report(a)over() b from a –分母缺省就是整个占比
order by a;

with a as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1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2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3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4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4 a from dual
union all
select 5 a from dual
)
select a, ratio_to_report(a)over() b from a
group by a order by a;–分组后的占比

 

percent_rank用法
计算方法:所在组排名序号-1除以该组所有的行数-1,如下所示自己计算的pr1与通过percent_rank函数得到的值是一样的:
SELECT a.deptno,
a.ename,
a.sal,
a.r,
b.n,
(a.r-1)/(n-1) pr1,
percent_rank() over(PARTITION BY a.deptno ORDER BY a.sal) pr2
FROM (SELECT deptno,
ename,
sal,
rank()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ORDER BY sal) r –计算出在组中的排名序号
FROM emp
ORDER BY deptno, sal) a,
(SELECT deptno, COUNT(1) n FROM emp GROUP BY deptno) b –按部门计算每个部门的所有成员数
WHERE a.deptno = b.deptno;

cume_dist函数
计算方法:所在组排名序号除以该组所有的行数,但是如果存在并列情况,则需加上并列的个数-1,
如下所示自己计算的pr1与通过percent_rank函数得到的值是一样的:
SELECT a.deptno,
a.ename,
a.sal,
a.r,
b.n,
c.rn,
(a.r + c.rn – 1) / n pr1,
cume_dist() over(PARTITION BY a.deptno ORDER BY a.sal) pr2
FROM (SELECT deptno,
ename,
sal,
rank()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ORDER BY sal) r
FROM emp
ORDER BY deptno, sal) a,
(SELECT deptno, COUNT(1) n FROM emp GROUP BY deptno) b,
(SELECT deptno, r, COUNT(1) rn,sal
FROM (SELECT deptno,sal,
rank()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ORDER BY sal) r
FROM emp)
GROUP BY deptno, r,sal
ORDER BY deptno) c –c表就是为了得到每个部门员工工资的一样的个数
WHERE a.deptno = b.deptno
AND a.deptno = c.deptno(+)
AND a.sal = c.sal;

percentile_cont函数
含义:输入一个百分比(该百分比就是按照percent_rank函数计算的值),返回该百分比位置的平均值
如下,输入百分比为0.7,因为0.7介于0.6和0.8之间,因此返回的结果就是0.6对应的sal的1500加上0.8对应的sal的1600平均
SELECT ename,
sal,
deptno,
percentile_cont(0.7) within GROUP(ORDER BY sal)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Percentile_Cont”,
percent_rank()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ORDER BY sal) “Percent_Rank”
FROM emp
WHERE deptno IN (30, 60);

若输入的百分比为0.6,则直接0.6对应的sal值,即1500
SELECT ename,
sal,
deptno,
percentile_cont(0.6) within GROUP(ORDER BY sal)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Percentile_Cont”,
percent_rank()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ORDER BY sal) “Percent_Rank”
FROM emp
WHERE deptno IN (30, 60);

PERCENTILE_DISC函数
功能描述:返回一个与输入的分布百分比值相对应的数据值,分布百分比的计算方法见函数CUME_DIST,如果没有正好对应的数据值,就取大于该分布值的下一个值。
注意:本函数与PERCENTILE_CONT的区别在找不到对应的分布值时返回的替代值的计算方法不同

SAMPLE:下例中0.7的分布值在部门30中没有对应的Cume_Dist值,所以就取下一个分布值0.83333333所对应的SALARY来替代

SELECT ename,
sal,
deptno,
percentile_disc(0.7) within GROUP(ORDER BY sal)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Percentile_Disc”,
cume_dist() over(PARTITION BY deptno ORDER BY sal) “Cume_Dist”
FROM emp
WHERE deptno IN (30, 60);

 

 

Linux命令总结

Standard

来源:http://blog.csdn.net/qwe6112071/article/details/50806734

1.ls [选项] [目录名 | 列出相关目录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

-a  列出包括.a开头的隐藏文件的所有文件
-A  通-a,但不列出"."和".."
-l  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c  根据ctime排序显示
-t  根据文件修改时间排序
---color[=WHEN] 用色彩辨别文件类型 WHEN 可以是'never'、'always'或'auto'其中之一
    白色:表示普通文件
    蓝色:表示目录
    绿色:表示可执行文件
    红色:表示压缩文件
    浅蓝色:链接文件
    红色闪烁:表示链接的文件有问题
    黄色:表示设备文件
    灰色:表示其它文件   

2.mv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录或多个源文件 | 移动或重命名文件

-b  覆盖前做备份
-f  如存在不询问而强制覆盖
-i  如存在则询问是否覆盖
-u  较新才覆盖
-t  将多个源文件移动到统一目录下,目录参数在前,文件参数在后
eg:
    mv a /tmp/ 将文件a移动到 /tmp目录下
    mv a b 将a命名为b
    mv /home/zenghao test1.txt test2.txt test3.txt

3.cp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录或多个源文件 | 将源文件复制至目标文件,或将多个源文件复制至目标目录。

-r -R 递归复制该目录及其子目录内容
-p  连同档案属性一起复制过去
-f  不询问而强制复制
-s  生成快捷方式
-a  将档案的所有特性都一起复制

4.scp [参数] [原路径] [目标路径] | 在Linux服务器之间复制文件和目录

-v  详细显示输出的具体情况
-r  递归复制整个目录
(1) 复制文件:  
命令格式:  
scp local_file remote_username@remote_ip:remote_folder  
或者  
scp local_file remote_username@remote_ip:remote_file  
或者  
scp local_file remote_ip:remote_folder  
或者  
scp local_file remote_ip:remote_file  
第1,2个指定了用户名,命令执行后需要输入用户密码,第1个仅指定了远程的目录,文件名字不变,第2个指定了文件名  
第3,4个没有指定用户名,命令执行后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第3个仅指定了远程的目录,文件名字不变,第4个指定了文件名   
(2) 复制目录:  
命令格式:  
scp -r local_folder remote_username@remote_ip:remote_folder  
或者  
scp -r local_folder remote_ip:remote_folder  
第1个指定了用户名,命令执行后需要输入用户密码;  
第2个没有指定用户名,命令执行后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eg:
    从 本地 复制到 远程
    scp /home/daisy/full.tar.gz root@172.19.2.75:/home/root 
    从 远程 复制到 本地
    scp root@/172.19.2.75:/home/root/full.tar.gz /home/daisy/full.tar.gz

5.rm [选项] 文件 | 删除文件

-r  删除文件夹
-f  删除不提示
-i  删除提示
-v  详细显示进行步骤

6.touch [选项] 文件 | 创建空文件或更新文件时间

-a  只修改存取时间
-m  值修改变动时间
-r  eg:touch -r a b ,使b的时间和a相同
-t  指定特定的时间 eg:touch -t 201211142234.50 log.log 
    -t time [[CC]YY]MMDDhhmm[.SS],C:年前两位

7.pwd 查看当前所在路径

8.cd 改变当前目录

- :返回上层目录
.. :返回上层目录
回车  :返回主目录
/   :根目录

9.mkdir [选项] 目录… | 创建新目录

-p  递归创建目录,若父目录不存在则依次创建
-m  自定义创建目录的权限  eg:mkdir -m 777 hehe
-v  显示创建目录的详细信息

10.rmdir 删除空目录

-v  显示执行过程
-p  若自父母删除后父目录为空则一并删除

11.rm [选项] 文件… | 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

-f  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不给出提示
-i  交互式删除
-r  将列出的目录及其子目录递归删除
-v  列出详细信息

12.echo:显示内容

-n  输出后不换行
-e  遇到转义字符特殊处理  
    eg:
        echo "he\nhe"   显示he\nhe
        ehco -e "he\nhe"    显示he(换行了)he

13.cat [选项] [文件]..| 一次显示整个文件或从键盘创建一个文件或将几个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

-n  编号文件内容再输出
-E  在结束行提示$

14.tac | 反向显示

15.more | 按页查看文章内容,从前向后读取文件,因此在启动时就加载整个文件

+n  从第n行开始显示
-n  每次查看n行数据
+/String    搜寻String字符串位置,从其前两行开始查看
-c  清屏再显示
-p  换页时清屏

16.less | 可前后移动地逐屏查看文章内容,在查看前不会加载整个文件

-m  显示类似于more命令的百分比
-N  显示行号
/   字符串:向下搜索“字符串”的功能
?   字符串:向上搜索“字符串”的功能
n   重复前一个搜索(与 / 或 ? 有关)
N   反向重复前一个搜索(与 / 或 ? 有关)
b   向后翻一页
d   向后翻半页

17.nl [选项]… [文件]… | 将输出内容自动加上行号
-b
-b a 不论是否有空行,都列出行号(类似 cat -n)
-b t 空行则不列行号(默认)
-n 有ln rn rz三个参数,分别为再最左方显示,最右方显示不加0,最右方显示加0

18.head [参数]… [文件]… | 显示档案开头,默认开头10行

-v  显示文件名
-c number   显示前number个字符,若number为负数,则显示除最后number个字符的所有内容
-number/n (+)number     显示前number行内容,
-n number   若number为负数,则显示除最后number行数据的所有内容

19.tail [必要参数] [选择参数] [文件] | 显示文件结尾内容

-v  显示详细的处理信息
-q  不显示处理信息
-num/-n (-)num      显示最后num行内容
-n +num 从第num行开始显示后面的数据
-c  显示最后c个字符
-f  循环读取

20.vi 编辑文件

:w filename 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保存起来  
:wq 保存并退出
:q! 不保存而强制退出
命令行模式功能键
1)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

4)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7)回复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回复。

8)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个字

9)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21.which 可执行文件名称 | 查看可执行文件的位置,在PATH变量指定的路径中查看系统命令是否存在及其位置

22.whereis [-bmsu] [BMS 目录名 -f ] 文件名| 定位可执行文件、源代码文件、帮助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位置

-b   定位可执行文件。
-m   定位帮助文件。
-s   定位源代码文件。
-u   搜索默认路径下除可执行文件、源代码文件、帮助文件以外的其它文件。
-B   指定搜索可执行文件的路径。
-M   指定搜索帮助文件的路径。
-S   指定搜索源代码文件的路径。

23.locate | 通过搜寻数据库快速搜寻档案

-r  使用正规运算式做寻找的条件

24.find find [PATH] [option] [action] | 在文件树种查找文件,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选项与参数:
1. 与时间有关的选项:共有 -atime, -ctime 与 -mtime 和-amin,-cmin与-mmin,以 -mtime 说明
    -mtime n :n 为数字,意义为在 n 天之前的『一天之内』被更动过内容的档案;
    -mtime +n :列出在 n 天之前(不含 n 天本身)被更动过内容的档案档名;
    -mtime -n :列出在 n 天之内(含 n 天本身)被更动过内容的档案档名。
    -newer file :file 为一个存在的档案,列出比 file 还要新的档案档名

2. 与使用者或组名有关的参数:
    -uid n :n 为数字,这个数字是用户的账号 ID,亦即 UID
    -gid n :n 为数字,这个数字是组名的 ID,亦即 GID
    -user name :name 为使用者账号名称!例如 dmtsai
    -group name:name 为组名,例如 users ;
    -nouser :寻找档案的拥有者不存在 /etc/passwd 的人!
    -nogroup :寻找档案的拥有群组不存在于 /etc/group 的档案!

3. 与档案权限及名称有关的参数:
    -name filename:搜寻文件名为 filename 的档案(可使用通配符)
    -size [+-]SIZE:搜寻比 SIZE 还要大(+)或小(-)的档案。这个 SIZE 的规格有:
        c: 代表 byte
        k: 代表 1024bytes。所以,要找比 50KB还要大的档案,就是『 -size +50k 』
    -type TYPE :搜寻档案的类型为 TYPE 的,类型主要有:
        一般正规档案 (f)
        装置档案 (b, c)
        目录 (d)
        连结档 (l)
        socket (s)
        FIFO (p)
    -perm mode :搜寻档案权限『刚好等于』 mode的档案,这个mode为类似chmod的属性值,举例来说,-rwsr-xr-x 的属性为4755!
    -perm -mode :搜寻档案权限『必须要全部囊括 mode 的权限』的档案,举例来说,
        我们要搜寻-rwxr--r-- 亦即 0744 的档案,使用-perm -0744,当一个档案的权限为 -rwsr-xr-x ,亦即 4755 时,也会被列出来,因为 -rwsr-xr-x 的属性已经囊括了 -rwxr--r-- 的属性了。
    -perm +mode :搜寻档案权限『包含任一 mode 的权限』的档案,举例来
        说,我们搜寻-rwxr-xr-x ,亦即 -perm +755 时,但一个文件属性为 -rw-------也会被列出来,因为他有 -rw.... 的属性存在!
4. 额外可进行的动作:
    -exec command :command 为其他指令,-exec 后面可再接额外的指令来处理搜寻到的结果。
    -print :将结果打印到屏幕上,这个动作是预设动作!
    eg:
        find / -perm +7000 -exec ls -l {} \; ,额外指令以-exec开头,以\;结尾{}代替前面找到的内容
    | xargs 
        -i  默认的前面输出用{}代替 
        eg:
            find . -name "*.log" | xargs -i mv {} test4

25.grep ‘正则表达式’ 文件名 | 用正则表达式搜索文本,并把匹配的行打印出来

-c  只输出匹配行的计数。
-I  不区分大小写(只适用于单字符)。
-l  只显示文件名
-v  显示不包含匹配文本的所有行。
-n  显示匹配行数据及其行号

25.file | 判断文件类型

26.gzip [-cdtv#] 檔名 | 压缩、解压缩,源文件都不再存在

-d  进行解压缩
-c  将压缩的数据输出到屏幕上
-v  :显示原档案/压缩文件案的压缩比等信息
-#  :压缩等级,-1最快,但压缩比最差,=9最慢,但压缩比最好

27.gunzip | 解压缩

28.bzip2 | 压缩、解压缩

-d  :解压
-z  :压缩
-k  :保留源文件
-c :将压缩的过程产生的数据输出到屏幕上!
-v :可以显示出原档案/压缩文件案的压缩比等信息;
-# :与 gzip 同样的,都是在计算压缩比的参数, -9 最佳, -1 最快!

29.bzcat 读取数据而无需解压

30.tar [主选项+辅选项] 文件或者目录 | 多个目录或档案打包、压缩成一个大档案

主选项:
    -c  建立打包档案,可搭配 -v 来察看过程中被打包的档名(filename)
    -t  察看打包档案的内容含有哪些档名,重点在察看『档名』就是了;
    -x  解打包或解压缩的功能,可以搭配 -C (大写) 在特定目录解开
辅选项:
    -j  透过 bzip2 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档名最好为 *.tar.bz2
    -z  透过 gzip 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档名最好为 *.tar.gz
    -v  在压缩/解压缩的过程中,将正在处理的文件名显示出来!
    -f filename -f 后面要立刻接要被处理的档名!
    -C 目录   这个选项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选项。
    --exclude FILE:在压缩打包过程中忽略某文件 eg: tar --exclude /home/zenghao -zcvf myfile.tar.gz /home/* /etc
    -p  保留备份数据的原本权限与属性,常用于备份(-c)重要的配置文件
    -P(大写)  保留绝对路径,亦即允许备份数据中含有根目录存在之意;
eg:
    压 缩:tar -jcvf filename.tar.bz2 要被压缩的档案或目录名称
    查 询:tar -jtvf filename.tar.bz2
    解压缩:tar -jxvf filename.tar.bz2 -C 欲解压缩的目录

31.exit 退出当前shell
32.logout 退出登录shell
33.shutdown -h now

34.users 显示当前登录系统地用户

35.who 登录在本机的用户与来源

-H或--heading  显示各栏位的标题信息列。

36.w 登录在本机的用户及其运行的程序

-s  使用简洁格式列表,不显示用户登入时间,终端机阶段作业和程序所耗费的CPU时间。
-h  不显示各栏位的标题信息列。

37.write 给当前联机的用户发消息

38.wall 给所有登录再本机的用户发消息

39.last 查看用户的登陆日志

40.lastlog 查看每个用户最后的登陆时间

41.finger [选项] [使用者] [用户@主机] | 查看用户信息

-s 显示用户的注册名、实际姓名、终端名称、写状态、停滞时间、登录时间等信息
-l 除了用-s选项显示的信息外,还显示用户主目录、登录shell、邮件状态等信息,以及用户主目录下的.plan、.project和.forward文件的内容。
-p 除了不显示.plan文件和.project文件以外,与-l选项相同

42.hostname 查看主机名

43.alias ii = “ls -l” | 添加别名

44.unalias ii | 清除别名

45.useradd [-u UID] [-g 初始群组] [-G 次要群组] [-c 说明栏] [-d 家目录绝对路径] [-s shell] 使用者账号名 | 新增用户

-M  不建立用户家目录!(系统账号默认值)
-m  建立用户家目录!(一般账号默认值)
-r  建立一个系统的账号,这个账号的 UID 会有限制 
-e  账号失效日期,格式为『YYYY-MM-DD』
-D  查看useradd的各项默认值

46.passwd | 修改密码

-l  使密码失效
-u  与-l相对,用户解锁
-S  列出登陆用户passwd文件内的相关参数
-n  后面接天数,shadow 的第 4 字段,多久不可修改密码天数
-x  后面接天数,shadow 的第 5 字段,多久内必须要更动密码
-w  后面接天数,shadow 的第 6 字段,密码过期前的警告天数
-i  后面接『日期』,shadow 的第 7 字段,密码失效日期
使用管道刘设置密码:echo "zeng" | passwd --stdin zenghao

47.userdel 删除用户

-r  用户文件一并删除

48.chage [-ldEImMW] 账号名 | 修改用户密码的相关属性

-l  列出该账号的详细密码参数;
-d  后面接日期,修改 shadow 第三字段(最近一次更改密码的日期),格式YYYY-MM-DD
-E  后面接日期,修改 shadow 第八字段(账号失效日),格式 YYYY-MM-DD
-I  后面接天数,修改 shadow 第七字段(密码失效日期)
-m  后面接天数,修改 shadow 第四字段(密码最短保留天数)
-M  后面接天数,修改 shadow 第五字段(密码多久需要进行变更)
-W  后面接天数,修改 shadow 第六字段(密码过期前警告日期)

49.usermod [-cdegGlsuLU] username | 修改用户的相关属性

-c  后面接账号的说明,即 /etc/passwd 第五栏的说明栏,可以加入一些账号的说明。
-d  后面接账号的家目录,即修改 /etc/passwd 的第六栏;
-e  后面接日期,格式是 YYYY-MM-DD 也就是在 /etc/shadow 内的第八个字段数据啦!
-f  后面接天数为 shadow 的第七字段。
-g  后面接初始群组,修改 /etc/passwd 的第四个字段,亦即是GID的字段!
-G  后面接次要群组,修改这个使用者能够支持的群组
-l  后面接账号名称。亦即是修改账号名称, /etc/passwd 的第一栏!
-s  后面接 Shell 的实际档案,例如 /bin/bash 或 /bin/csh 等等。
-u  后面接 UID 数字啦!即 /etc/passwd 第三栏的资料;
-L  冻结密码
-U  解冻密码

50.id [username] | 查看用户相关的id信息,还可以用来判断用户是否存在

51.groups 查看登陆用户支持的群组, 第一个输出的群组为有效群组

52.newgrp 切换有效群组

53.groupadd [-g gid] 组名 | 添加组

-g  设定添加组的特定组id

54.groupmod [-g gid] [-n group_name] 群组名 | 修改组信息

-g  修改既有的 GID 数字
-n  修改既有的组名

55.groupdel [groupname] | 删除群组

56.gpasswd | 群组管理员功能

root管理员动作:
    -gpasswd groupname 设定密码
    -gpasswd [-A user1,...] [-M user3,...] groupname
        -A  将 groupname 的主控权交由后面的使用者管理(该群组的管理员)
        -M  将某些账号加入这个群组当中
    -gpasswd [-r] groupname
        -r  将 groupname 的密码移除
群组管理员动作:
    - gpasswd [-ad] user groupname 
        -a  将某位使用者加入到 groupname 这个群组当中
        -d  将某位使用者移除出 groupname 这个群组当中

57.chfn修改个人信息

58.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ro 采用只读方式挂接设备
-rw 采用读写方式挂接设备
eg:mount /home/mydisk.iso /tmp/mnt 通过mnt访问mydisk内的内容

59.umount 取消挂载

60.cut

-b :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分割。这些字节位置将忽略多字节字符边界,除非也指定了 -n 标志。
-c :以字符为单位进行分割。
-d :自定义分隔符,默认为制表符。
-f  :与-d一起使用,指定显示哪个区域。

61.sort

-n   依照数值的大小排序。
-o<输出文件>   将排序后的结果存入指定的文件。
-r   以相反的顺序来排序。
-t<分隔字符>   指定排序时所用的栏位分隔字符。
-k  选择以哪个区间进行排序。

62.wc 统计指定文件中的字节数、字数、行数, 并将统计结果显示输出

-l filename 报告行数
-c filename 报告字节数
-m filename 报告字符数
-w filename 报告单词数

63.uniq 去除文件中相邻的重复行

清空/新建文件,将内容重定向输入进去
&> 正确、错误都重定向过去

后面追加

64.set 显示环境变量和普通变量
65.env 显示环境变量
66.export 把普通变量变成环境变量
67.unset 删除一个环境变量

aaa(){} 定义函数

68.read

-p  接提示字符
-t  接等待的秒数

69.declare、typeset

-i 声明为整数
-a 声明为数组
-f 声明为函数
-r 声明为只读

70.ulimit 限制使用者的某些系统资源

-f  此 shell 可以建立的最大档案容量 (一般可能设定为 2GB)单位为 Kbytes eg: ulimit -f 1024 限制使用者仅能建立 1MBytes 以下的容量的档案

71.df [选项] [文件] |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

-a  显示全部文件系统
-h  文件大小友好显示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i  显示inode信息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72.du [选项] [文件] | 显示每个文件和目录的磁盘使用空间

-h  方便阅读的方式
-s  只显示总和的大小

73.ln [参数]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 某一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同步的链接

-s  建立软连接   
-v  显示详细的处理过程

74.diff [参数] [文件1或目录1] [文件2或目录2] | 比较单个文件或者目录内容

-b  不检查空格字符的不同。
-B  不检查空白行。
-i  不检查大小写
-q  仅显示差异而不显示详细信息
eg: diff a b > parch.log 比较两个文件的不同并产生补丁

75.date [参数]… [+格式] | 显示或设定系统的日期与时间

%H 小时(以00-23来表示)。 
%M 分钟(以00-59来表示)。 
%P AM或PM。
%D 日期(含年月日)
%U 该年中的周数。
date -s “2015-10-17 01:01:01″ //时间设定
date +%Y%m%d         //显示前天年月日
date +%Y%m%d --date="+1 day/month/year"  //显示前一天/月/年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day/month/year"  //显示后一天/月/年的日期
date -d '2 weeks' 2周后的日期

76.cal [参数] 月份] [年份] | 查看日历

-1  显示当月的月历
-3  显示前、当、后一个月的日历
-m  显示星期一为一个星期的第一天
-s  (默认)星期天为第一天
-j  显示当月是一年中的第几天的日历
-y  显示当前年份的日历

77.ps | 列出当前进程的快照

a   显示所有的进程
-a  显示同一终端下的所有程序
e   显示环境变量
f   显示进程间的关系
-H  显示树状结构
r   显示当前终端的程序
T   显示当前终端的所有程序
-au 显示更详细的信息
-aux    显示所有包含其他使用者的行程 
-u  指定用户的所有进程

78.top [参数] | 显示当前系统正在执行的进程的相关信息,包括进程ID、内存占用率、CPU占用率等

79.kill [参数] [进程号] | 杀死进程

80.free [参数] | 显示Linux系统中空闲的、已用的物理内存及swap内存,及被内核使用的buffer

81.vmstat | 对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进程、CPU活动进行监控

82.iostat [参数] [时间t] [次数n](每隔t时间刷新一次,最多刷新n次)| 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

-p[磁盘] 显示磁盘和分区的情况

83.watch [参数] [命令] |重复执行某一命令以观察变化

-n  时隔多少秒刷新
-d  高亮显示动态变化

84.at [参数] [时间] | 在一个指定的时间执行一个指定任务,只能执行一次

HH:MM[am|pm] + number [minutes|hours|days|weeks] 强制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时刻进行该项任务
atq 查看系统未执行的任务
atrm n 删除编号为n的任务
at -c n 显示编号为n的任务的内容

85.crontab | 定时任务调度

file    载入crontab
-e  编辑某个用户的crontab文件内容
-l  显示某个用户的crontab文件内容
-r  删除某个用户的crontab文件

86.ifconfig [网络设备] [参数] | 查看和配置网络设备

87.route | 显示和操作IP路由表

88.ping [参数] [主机名或IP地址] | 测试与目标主机的连通性

-q  只显示最后的结果

89.netstat | 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

90.telnet [参数] [主机] | 用于远程登录,采用明文传送报文,安全性不好

91.rcp [参数] [源文件] [目标文件] | 远程文件拷贝

-r  递归复制
-p  保留源文件的属性
usage: rcp –r remote_hostname:remote_dir local_dir

92.wget [参数] [URL地址] | 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文件

-o FILE 把记录写到FILE文件中    eg : wget -O a.txt URL
wget --limit-rate=300k URL  限速下载

93.awk

-F 分隔符  以分隔符分隔内容
{}  要执行的脚本内容 eg:cat /etc/passwd |awk  -F ':'  '{print $1"\t"$7}'

94.sed 对数据行进行替换、删除、新增、选取等操作

a   新增,在新的下一行出现
c   取代,取代 n1,n2 之间的行 eg: sed '1,2c Hi' ab
d   删除
i   插入,在新的上一行出现

95.paste 合并文件,需确保合并的两文件行数相同

-d  指定不同于空格或tab键的域分隔符
-s  按行合并,单独一个文件为一行

96.su [参数] user | 切换登陆

-l  切换时连同环境变量、工作目录一起改变
-c command  执行command变回原来的使用者

97.sudo | 以特定用户的权限执行特定命令

-l  列出当前用户可执行的命令
-u username#uid 以指定用户执行命令
2

HTTP header详解

Standard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超文本传输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浏览器或其他客户端发出请求,服务器给与响应。HTTP header 大体分为Request和Response两部分。

Requests部分

Header 解释 示例
Accept 指定客户端能够接收的内容类型 Accept: text/plain, text/html
Accept-Charset 浏览器可以接受的字符编码集。 Accept-Charset: iso-8859-5
DontTrackMeHere 指定浏览器可以支持的web服务器返回内容压缩编码类型。 DontTrackMeHere: compress, gzip
Accept-Language 浏览器可接受的语言 Accept-Language: en,zh
Accept-Ranges 可以请求网页实体的一个或者多个子范围字段 Accept-Ranges: bytes
Authorization HTTP授权的授权证书 Authorization: Basic QWxhZGRpbjpvcGVuIHNlc2FtZQ==
Cache-Control 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 Cache-Control: no-cache
Connection 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 Connection: close
Cookie HTTP请求发送时,会把保存在该请求域名下的所有cookie值一起发送给web服务器。 Cookie: $Version=1; Skin=new;
Content-Length 请求的内容长度 Content-Length: 348
Content-Type 请求的与实体对应的MIME信息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Date 请求发送的日期和时间 Date: Tue, 15 Nov 2010 08:12:31 GMT
Expect 请求的特定的服务器行为 Expect: 100-continue
From 发出请求的用户的Email From: raykaeso@leixuesong.cn
Host 指定请求的服务器的域名和端口号 Host: www.leixuesong.cn
If-Match 只有请求内容与实体相匹配才有效 If-Match: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Modified-Since 如果请求的部分在指定时间之后被修改则请求成功,未被修改则返回304代码 If-Modified-Since: Sat, 29 Oct 2010 19:43:31 GMT
If-None-Match 如果内容未改变返回304代码,参数为服务器先前发送的Etag,与服务器回应的Etag比较判断是否改变 If-None-Match: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Range 如果实体未改变,服务器发送客户端丢失的部分,否则发送整个实体。参数也为Etag If-Range: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Unmodified-Since 只在实体在指定时间之后未被修改才请求成功 If-Unmodified-Since: Sat, 29 Oct 2010 19:43:31 GMT
Max-Forwards 限制信息通过代理和网关传送的时间 Max-Forwards: 10
Pragma 用来包含实现特定的指令 Pragma: no-cache
Proxy-Authorization 连接到代理的授权证书 Proxy-Authorization: Basic QWxhZGRpbjpvcGVuIHNlc2FtZQ==
Range 只请求实体的一部分,指定范围 Range: bytes=500-999
Referer 先前网页的地址,当前请求网页紧随其后,即来路 Referer: www.leixuesong.cn
TE 客户端愿意接受的传输编码,并通知服务器接受接受尾加头信息 TE: trailers,deflate;q=0.5
Upgrade 向服务器指定某种传输协议以便服务器进行转换(如果支持) Upgrade: HTTP/2.0, SHTTP/1.3, IRC/6.9, RTA/x11
User-Agent User-Agent的内容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信息 User-Agent: Mozilla/5.0 (Linux; X11)
Via 通知中间网关或代理服务器地址,通信协议 Via: 1.0 fred, 1.1 nowhere.com (Apache/1.1)
Warning 关于消息实体的警告信息 Warn: 199 Miscellaneous warning

Responses 部分

Header 解释 示例
Accept-Ranges 表明服务器是否支持指定范围请求及哪种类型的分段请求 Accept-Ranges: bytes
Age 从原始服务器到代理缓存形成的估算时间(以秒计,非负) Age: 12
Allow 对某网络资源的有效的请求行为,不允许则返回405 Allow: GET, HEAD
Cache-Control 告诉所有的缓存机制是否可以缓存及哪种类型 Cache-Control: no-cache
Content-Encoding web服务器支持的返回内容压缩编码类型。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anguage 响应体的语言 Content-Language: en,zh
Content-Length 响应体的长度 Content-Length: 348
Content-Location 请求资源可替代的备用的另一地址 Content-Location: /index.htm
Content-MD5 返回资源的MD5校验值 Content-MD5: Q2hlY2sgSW50ZWdyaXR5IQ==
Content-Range 在整个返回体中本部分的字节位置 Content-Range: bytes 21010-47021/47022
Content-Type 返回内容的MIME类型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Date 原始服务器消息发出的时间 Date: Tue, 15 Nov 2010 08:12:31 GMT
ETag 请求变量的实体标签的当前值 ETag: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Expires 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 Expires: Thu, 01 Dec 2010 16:00:00 GMT
Last-Modified 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Last-Modified: Tue, 15 Nov 2010 12:45:26 GMT
Location 用来重定向接收方到非请求URL的位置来完成请求或标识新的资源 Location: http://www.leixuesong.cn/724
Pragma 包括实现特定的指令,它可应用到响应链上的任何接收方 Pragma: no-cache
Proxy-Authenticate 它指出认证方案和可应用到代理的该URL上的参数 Proxy-Authenticate: Basic
refresh 应用于重定向或一个新的资源被创造,在5秒之后重定向(由网景提出,被大部分浏览器支持) Refresh: 5; url=http://www.leixuesong.cn/724
Retry-After 如果实体暂时不可取,通知客户端在指定时间之后再次尝试 Retry-After: 120
Server web服务器软件名称 Server: Apache/1.3.27 (Unix) (Red-Hat/Linux)
Set-Cookie 设置Http Cookie Set-Cookie: UserID=raykaeso; Max-Age=3600; Version=1
Trailer 指出头域在分块传输编码的尾部存在 Trailer: Max-Forwards
Transfer-Encoding 文件传输编码 Transfer-Encoding:chunked
Vary 告诉下游代理是使用缓存响应还是从原始服务器请求 Vary: *
Via 告知代理客户端响应是通过哪里发送的 Via: 1.0 fred, 1.1 nowhere.com (Apache/1.1)
Warning 警告实体可能存在的问题 Warning: 199 Miscellaneous warning
WWW-Authenticate 表明客户端请求实体应该使用的授权方案 WWW-Authenticate: Basic
X-Cache 表示你的 http request 是由 proxy server 返回的 X-Cache:HIT TCP_MEM_HIT dirn:-2:-2

 

http://www.leixuesong.cn/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