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庄子中的成语

Standard
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在受道家文化影响,因为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看看平时熟悉的成语都多少来自《庄子》。
虽然现在的解释和原意已经大相径庭了。
————————————————————-
庄子·逍遥游 

鹏程万里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直上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越俎代庖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而无当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
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断发文身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中规中矩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庄子·齐物论

形如槁木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心如死灰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朝三暮四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养生主

目无全牛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游刃有余
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踌躇满志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

庄子·人间世

螳臂当车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大宗师

相忘江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相呴相濡)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应帝王

向疾强梁
“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勌。…..”

虚与委蛇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庄子·胠箧

盗亦有道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唇亡齿寒
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道起。

老死不相往来
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庄子·天地

螳臂当车
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知其一,不知其二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庄子·秋水
贻笑大方+大方之家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夏虫不可以语冰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
“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子非鱼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以管窥天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庄子·至乐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达生
痀偻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呆若木鸡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招摇过市
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庄子·山木

君子之交淡若水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子·田子方

亦步亦趋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于心死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庄子·知北游

化腐朽为神奇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着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白驹过隙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每况愈下
“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庄子·则阳

蜗角之争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浮云老道妙文一篇——道破玄机

Standard

凡人者,图一时之乐,呈一技之长,耽得百日之不快;为道者,息一时之欲,隐一心之巧,免却一世之无妄。

孤枝得以一栖,奈得一时只寂寞;庙堂钻营百般,惹来万古之悲凉。

一人独坐,静定中观心,睹得心中之心,悟得身外之身,乃知此身不虚。不惜此身,百年湮没,方识心无所属,如无根之木,火灭灰尽,随风四散,终究一无存,哪里有什么来世前生?只有现世业报,哪有后果前因?

已生如未受报,自然祸遗子孙!大众群居,笑谈中慎口,闻见道外之道,识得人上之人,方知见闻庸浅。

长开枉口,正合言都无知。慎言缄口,多闻广见,方知常人无魄,非圣贤仙佛,化后有神。

灭尽留性,全凭今身证果。若言六道,唯有忠义者留其正气,孝慈者留其善气,智才者留其灵氯,不平者留其怨气,含辱者留其冤气,凶悍者留其戾气,不正者留其邪气,痴昧者留其愚气,以上种种方入循环,自然报业迁缠,一但了结仍归太虚,方是大道生灭之理。

强说报应,不知自身修持,修什么仙?成什么道?不论今世参悟,只谈生前死后因果,烧什么香?礼什么佛?

黄冠缁衣,泛泛而论,迷了多少愚人?昧了他人己身!愚昧凡躯,朦朦而听,传了多少谎言?误了仙佛根本!

万物皆动,独守静定,守此静定,则心不散,唯此心不散,方能知大道生灭之理,才可参玄圆机髓,方有缘证仙佛果位。

持此身不轻,则外物不能扰,用此心不重,则外物不得拘。欲成仙佛之道,先参凡人之道,处世不可太锐,锐则棱角俱损;行事不可太钝,钝则自陷其危。锐钝相济,明明白白,堂堂正正,不失为人根本。不失此根本,方近于道,

要知仙佛机要,全凭凡躯一身。唯有生为极乐,哪来死后天庭?生时行善做恶,皆是留与儿孙!

不论爱欲是假善人,执于得失非真修行。不论爱欲,则天下人类绝迹;执于得失,则四海尽是战争!

看破红尘,心外别无净土;跳出三界,此身仍在五行。

逃什么逃?遁什么遁?不知烟花柳巷好修行?躲什么躲?隐什么隐?却道险山恶水是福庭?深山有闹市,桃源在红尘,择什么地?选什么境?要修的,唯此身心!神在虚空坐,香在炉中焚。心在当中搁,不偏亦不沦。

凡人不知建庙塑像的道理,只知焚香礼佛祈福消灾。神道设教,是教你做人的道理,福寿灾妄皆是你自己一心所造,焚香礼拜岂可解脱?

善报恶报,是由心造,自己不悟,子孙知道!布施解厄,亦是荒谬!布施者,应施与急难之人,而非施与富贵僧道,也非盖堂修庙!哪方祖师仙佛要你妆金塑像?还无非是些许人中饱私囊!有些余钱,不若印些善书,劝人一场。仙佛自有仙佛道场,要你操什么心,着什么忙?

劝人为善,自然庙宇兴旺,香火绵长。自行其恶,必定报应不爽、自受其殃!莫以为披上道袍、着上僧装便是修行人模样!一颗心不清净仍是空忙一场!

因此上,闭上是非口,远离名利场,不误为人一场,学仙佛静旁观,笑看世人奔忙!